卧龙岗?南阳?诸葛亮你到底在哪儿猫着呢?
诸葛亮,《出师表》里那句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”,估计他自己写的时候也就随手那么一写,谁知道竟成了千古悬案,后世为了这“南阳”到底在哪儿,都快吵翻天了。
河南南阳市那边旅游宣传都做起来了,一口咬定卧龙先生就在自家地盘儿待着。
但吧,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。
东汉那会儿,“南阳”这名儿就跟现在的“张伟”似的,遍地都是。
史书里一翻,好家伙,七个“南阳”齐刷刷地跳出来:泰山之南阳、修武之南阳、颖川之南阳、冤句之南阳、罗县之南阳、隆中之南阳以及南阳郡。
敢情这是玩儿起了“南阳七兄弟”啊?
这么多“南阳”,到底哪个才是诸葛亮常驻的那个呢?
展开剩余78%老乡,汝南怎么走?在线等,挺急的!
要我说,破案的关键线索就藏在《魏略》里。
话说建安年间,诸葛亮跟石广元、徐庶、孟公威这几位老兄一块儿在荆州游学。
后来,孟公威想家了,要回汝南。
汝南在哪儿?
往北走!
所以,诸葛亮和孟公威当时待的地方,肯定在汝南的南边。
隆中,巧了,它就在汝南南边!
这地理位置,完美契合孟公威的北上路线。
反观现在河南的南阳市,在汝南的西边儿。
要是诸葛亮真在那儿躬耕,孟公威想回家不得绕个大弯儿?
这逻辑,不通啊!
隆中对:宛城?不好意思,那是敌方基地!
再说《隆中对》,这可是诸葛亮的成名作。
里头一句“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”,直接把宛城定成了北伐的目标。
宛城是谁的地盘?
曹操的!
诸葛亮再怎么着,也不能在敌人的老巢旁边儿种地吧?
这就好比在警察局门口蹲点儿,生怕警察叔叔注意不到你似的。
更别说建安初年曹操和张绣在宛城打得不可开交,诸葛亮还能在那儿安心务农?
我读书少,你别骗我。
后来曹操占了宛城,刘备要是真去了三次,不被抓起来才怪。
所以,诸葛亮躬耕的地方,肯定不是宛城,而是相对安全的隆中。
汉水边儿上,诸葛亮在线“钓鱼执法”
最后,《季汉辅臣赞》里对诸葛亮的评价——“献策江滨,攀吴连蜀”,也透着点儿意思。
“江滨”是哪儿?
汉水边儿啊!
隆中可不就在汉水南岸嘛!
这八个字,不仅概括了《隆中对》的精髓,还悄悄透露了隆中对发生的地点。
杨戏,诸葛亮的主簿,总不能连自家老板在哪儿发迹的都不知道吧?
所以,虽然“南阳”这名字到处都是,但根据史料和逻辑推断,诸葛亮躬耕的“南阳”,十有八九就是襄阳隆中。
这地方,依山傍水,环境清幽,方便刘备去“三顾茅庐”,也符合《隆中对》的战略布局。
至于河南南阳,或许只是沾了名字的光,闹了个美丽的误会。
历史嘛,总是充满了谜团。
真相如何,还有待进一步考证。
但有一点是肯定的:诸葛亮,你小子藏得够深的!
发布于:陕西省